天文
-
科学家在火星上发现了一座5万年前喷发的火山
相对于地球活跃的地质来说,火星似乎是早在几十亿年前就已经停止了各种剧烈的地质运动,比如火山活动。在几十亿年前,远古时代的火星似乎有着一个活跃的内核,这就造成了其表面上一些巨大无比的…
-
红巨星缓慢的亮度脉动可能是由于伴星吸收周围尘埃物质造成的
许多红巨星发出的缓慢且稳定的脉动有了能够解释的成因。根据新的分析资料显示,这些神秘的亮度波动不是由恒星的内部机制所引起,而是由其伴星在吸收这颗垂死恒星的尘埃云间歇性遮蔽所导致的。 …
-
金星一天长达243.0226个地球日,每天时长还不一样
金星是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不仅仅大小接近,而且也具有浓厚的大气层,这个大气层相比较地球大气层却显得过于浓厚,这不仅仅会给金星带来高温,而且会严重的遮挡天文学家对金星的观测和研…
-
能够改写物理学的奇异致密星体
在宇宙深处中,可能存在奇特的"类黑洞星体",将重新定义物理学。在最新的研究指出,未来几年里地球上的引力波观测站就有能力发现这些奇异的致密星体(exotic compact obje…
-
天文学家新发现的这颗系外行星类似于氪星
说到超级英雄,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超人了,而超人的故乡是一颗叫做氪星的星球。据说氪星比地球更大,上面的重力也更大,所以氪星人远比地球人更加的强壮。而氪星的母恒星是一颗红矮星,比太阳更…
-
科学家模拟两颗黑洞绕行时光线扭曲的景象
黑洞的引力是如此的强大,强大到连光线都无法逃脱出去,所以理论上我们是不知道黑洞长啥样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黑洞周围空间中光线和物质来判断黑洞的存在。科学家也通过引力场导致光线发生扭曲…
-
最大最重的中子星:PSR J0740+6620
中子星是由一类大质量恒星(为太阳质量的8~30倍)坍缩形成的,一颗典型的中子星质量区间在1.35~2.1倍太阳质量之间,如果质量再大就会变成黑洞了,所以中子星是有质量上限的,并不是…
-
科学家测定:每年有超过5000吨星际尘埃/微陨石掉落到地球上
每天都有一些太空中的尘埃掉落到地球上,当这些星际尘埃穿越大气层的时候,体积比较大的会划破天空,形成流星,最终以微陨石的形式掉落在地面上,那么每年大约有多少的微陨石成功落到地面上呢?…
-
什么是近地天体、近地小行星、近地彗星和潜在危险物体?
经常有一些科普营销号会起一些危言耸听的标题,说是某某近地小行星即将于多少年后撞击地球,可能会毁灭地球巴拉巴拉的。那么到底多近的小行星才能被称为近地小行星呢?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讨论下…
-
科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大量的OB型星
生命主要是由氢氧碳等元素组成的,但是除此之外,组成生命的元素还包括各种重元素。但是我们太阳这样的恒星一般只能合成到碳元素和氧元素,后面的各种金属元素就需要更重的恒星来合成了。 但是…
-
类星体到底是什么?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至今为止科学家已经在宇宙中发现了超过100万个类星体,距离我们最近的类星体也足足有6亿光年【Markarian 231(UGC 8058)】,由此可见,类星体大多数都距离地球非常遥…
-
WD1145+017b:正在被白矮星撕裂和气化的末世星球
在宇宙空间中有很多自然条件恶劣的系外行星,比如之前一颗系外行星WASP-49b,其表面上分布着大量灼热的火山,但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颗末世般的地狱星球——WD1145+017b。…
-
自转速度最快的褐矮星:2MASS J03480772-6022270,一个小时转一圈
地球的自转速度是24个小时,而木星虽然体型巨大,但是其自转速度也非常快,只要10个小时就能够转一圈了,其实在宇宙中自转速度非常快的星球比比皆是,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天文学家最近发现…
-
科学家用新技术识别出双类星体
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2对双类星体,它们离地球达100亿光年,彼此相距仅10,000光年,所以在地面的望远镜中看起来像单颗天体。类星体是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以落入的物质为食并释放出…
-
科学家首次观察到天王星上未知的X射线源
太阳系中的天王星确实独一无二,不仅仅是由于它的自转轴是躺着的,如果你有办法去闻一闻天王星的味道,绝对是奇臭无比,就连磁场也是一团乱。大约20年前,天文学家利用仪器来捕捉类木行星的X…
-
毕星团被破坏的潮汐尾似乎预示着银河系的暗物质结构
欧洲航空局的盖亚卫星发现距离太阳140光年的毕星团,正因银河系内大而重却看不见的结构所产生的引力影响而被破坏。这将提供暗物质的细微结构〈银河系形成后所留下来的〉,可能遍布在银河系中…
-
M87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磁场
事件视界望远镜在最近揭露了M87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炽热气体的磁性,M87星系距地球有5500万光年之遥,由其核心所喷出的黑洞喷流,不仅延伸长达5000光年,也是该星系最神秘、…
-
新理论表明地球地幔中的低剪切波速度区是原行星忒伊亚的残余物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提出,地幔中的非均匀区,也就是所谓的低剪切波速度区可能是忒伊亚遗留下来的碎片。理论上,这是一颗撞击地球的原行星,导致了月球的诞生。该小组在今年的月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