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0万年前的陨石撞击地球导致的白垩纪大灭绝,给地球生物圈彻底重置了,其中损失最惨重的就是恐龙,除了鸟类这唯一的幸运儿之外,其它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
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约6600万年前)导致全球生态系统崩溃,非鸟恐龙在短时间内灭绝。化石记录显示,所有非鸟恐龙的化石均位于白垩纪末期的K-T界线以下,而古新世(距今6500万年~距今5300万年)地层中从未发现过可靠的非鸟恐龙化石。即使有极少数疑似化石发现于K-T界线之上,也被普遍认为是因地质扰动(如侵蚀、重新沉积)混入的白垩纪化石,而非真实存活到古新世的证据。

鸟类作为兽脚类恐龙的后裔,通过适应能力(如体型小、食性灵活、可能具备飞行能力)成功度过灭绝事件,并在古新世迅速辐射演化。例如,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发现的白垩纪晚期鸟类化石显示,某些鸟类在恐龙时代已具备迁徙和繁殖行为,这可能为其幸存提供了优势。
古新世的生态系统由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如鳄鱼、蜥蜴)和两栖动物主导。例如,楔齿蜥等古老爬行动物虽幸存至现代,但其属于喙头目,与恐龙无直接亲缘关系。哺乳动物在古新世迅速多样化,填补了恐龙灭绝后的生态位空白。

尽管现在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某些小型非鸟恐龙可能在灭绝事件后短暂存活(如小型兽脚类),但这些观点缺乏化石证据支持。而且古新世的环境剧变(如气候变冷、植被变化)对大型恐龙极为不利,且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竞争可能加速了它们的灭绝。此外,古新世地层中未发现任何恐龙蛋或巢穴化石,进一步削弱了恐龙幸存的可能性。
所以目前没有科学证据支持非鸟恐龙存活到古新世。鸟类作为恐龙的唯一后裔,是这一演化支系的延续。白垩纪末的灭绝事件标志着非鸟恐龙时代的终结,而古新世的生态系统由其他类群主导。
如果您觉得我们的文章对您有用,您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或者给作者打赏。您的关注和赞赏是我们继续创作的动力!!
原创文章,配图来自AI创作,作者:浩瀚科普网,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thinko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