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狮:曾经体型第二大的狮子,12000年前灭绝

洞狮(Panthera spelaea)是一种大约在12000年前灭绝的狮子。它是有史以来体型第二大的狮子,仅次于它的北美近亲——也已经灭绝的美洲拟狮(Panthera atrox),根据科学家的推测,洞狮的体型比现代狮子要大10%以上。在史前洞穴壁画中,洞狮经常被描绘成拥有某种颈毛,甚至可能有条纹。

虽然洞狮和现代狮子关系密切,但是从基因上来说,两者在大约50万年就已经分家了,所以洞狮并不属于狮子的亚种,而是一个独立的物种。相比较而言,洞狮和美洲拟狮关系更加亲密,可能是美洲拟狮的祖先。

洞狮和人类大小对比图
洞狮和人类大小对比图

洞狮与现存的狮子外观可能非常相似,有着黄灰色的皮毛,但与现存狮子不同的是,雄性洞狮似乎没有鬃毛。洞狮是否像现存的狮子一样群居尚不确定,但人们常认为它们大多是独居动物,类似于现存的老虎 。

洞狮是晚更新世最凶猛的捕食者之一,体型庞大,漫游于欧亚大陆、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部部分地区的广阔地域。它以各种各样的大型哺乳动物为食,包括史前马和史前大象。

它之所以被命名为洞狮,并不是因为这种狮子是生活在洞穴内,而是因为它喜欢捕猎洞熊。特别是冬天的时候,洞熊进入洞穴内冬眠的时候,洞狮会伺机捕食冬眠的洞熊。所以在洞熊的栖息地发现了很多完整的洞狮骨骼化石,也就将这种猫科动物命名为洞狮。

洞狮捕食马的想象图
洞狮捕食马的想象图

那么作为曾经欧亚大陆北部的王者捕食者,为什么会在12000年前从地球上消失呢?

科学家推测洞狮种群的减少可能是由于其捕食物种的急剧减少。随着气候变暖,洞狮的广阔栖息地正在缩小,森林面积不断增加,这给该物种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类迁徙到欧亚大陆北部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因为他们很可能与狮子争夺相同的猎物甚至直接杀死洞狮。

在2015年,西伯利亚的科学家发现了两只冰冻的洞狮幼崽尸体,这两只幼崽的死亡时间大约是5.5万年前。2017年在同一地区科学家又发现了另外一只洞狮幼崽,死亡的时候只有8周大小,而且尸体保存完整。2018年,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中发现了第四只洞狮幼崽,这只幼崽估计年龄约为3万年。幼崽的尸体保存完好,肌肉和内脏器官(包括心脏、大脑和肺)都完好无损。虽然探险家偶然发现速冻猛犸象并不罕见,但这是在永久冻土层中发现史前猫科动物的首次实例。我们可能可以从洞穴幼崽的软组织中提取DNA片段来克隆它们,而这有朝一日可能有助于拯救洞狮的灭绝。

浩瀚科普二维码图片 浩瀚科普二维码图片

   如果您觉得我们的文章对您有用,您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或者给作者打赏。您的关注和赞赏是我们继续创作的动力!!

原创文章,配图来自AI创作,作者:浩瀚科普网,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thinkou@126.com

(0)
上一篇 2025年5月4日 上午7:18
下一篇 2025年5月5日 上午7:34

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